《傳統建築》八月號


《傳統建築》八月號:庭院深深深幾許——四合院

       四合院是中國傳統建築之一,又稱四合房。在我國歷史長河中,四合院早於西周(前1046―前771)時期已出現,至少有三千多年歷史。而其建築特色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價值觀,可謂極富文化意涵。由於地域差異,各地的四合院也產生不同的特色,其中北京的四合院是最具象徵性的代表。

四合院的建築特色
      所謂四合院,它由正房、廂房、倒座房等組合而成。正房是一家之主的房間,坐北向南,冬暖夏涼,為整座四合院最重要的房間。廂房則是子孫居住的房子,又分東、西廂房,東尊西北,故東廂房較西廂房高一點,具些微差別。倒座房是僕人的房間,由於坐南向北,其採光較差。
      除了上述的房子結構組成,四合院還有一些具特色的單件建築,如大門、影壁、垂花門等等。大門處於東南邊,具「紫氣東來」的意思。大門對著胡同,又稱街門;影壁由磚砌成,構成八字之形,稱「燕翅影壁」。它的作用是突出大門,故常建於大門後數步之距;垂花門的外檐柱是懸在中柱的橫木,其下端有繪為花瓣的垂柱,故稱垂花門。垂花門又稱二門,故有閨女「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」之說。

各地四合院的異同
      四合院是中國北方民眾的主要居住形式,北京四合院可謂最具特色及象徵性,它多為單層建築,四面的房屋以廊相連。其大門開在四合院的東南方,以配合北京胡同東西走向,而非與正房相對。另外,門樓、影壁、門墩等具有濃厚的北京特色,而北京四合院的院子較其他地區寬敞。
      由於地域、天氣、文化等等因素所影響,各地的四合院存在異。如雲南省大理白族的四合院是由正房、廂房和三坊房屋及明壁圍成,故稱「三坊一明壁」。又如山西的四合院南北兩邊加長,因為山西夏天的西曬嚴重,不同於北京四合院的正方形,它是長方形。而安徽徽州的四合院為接收更多日照,故其院子南北窄而東西長。

四合院反映的傳統中國文化
      四合院充分體現中國傳統的居住特色,其佈局可見中國傳統以北為尊的觀念。而四合院的居室亦按輩份分配,反映傳統家庭的等級觀念、長幼有序。由此可見,四合院富含傳統中國文化精髓。


      有關四合院文化的討論,歷來尚有諸說,恕難以盡錄。倘 閣下對此電郵有任何意見或評論,歡迎電函本會(電郵:chinsochku@gmail.com),或於本會的Facebook專頁(網址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hinsochku)留言。

      敬請斧正!

參考書目:
1. 高巍:《四合院》(北京:學苑出版社,2007年)。
2. 張馭寰:《中國古建築百問》(北京:檔案出版社,2000年)。
3. 錢正坤:《中國建築藝術史》(湖南:湖南大學出版社,2017年)。

如同學欲於網上閱讀各每月電郵的內容,可瀏覽中文學會網頁內的


「實用資料」或到以下連結:
http://www.chinsoc.hkusu.hku.hk/main/index2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