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賞藝識趣》一月號:唐代詩人張九齡


  

  張九齡(678-740),字子壽,韶州曲江人,世稱“張曲江”或“文獻公”。他自幼聰敏,七歲能文,曾官至中書令,後受李林甫排擠,被屢進讒言,結果被貶為荊州長史。張九齡以剛正不阿、直言敢諫著稱,曾劾安祿山狼子野心,建議玄宗及早將其誅滅,但未被採納。安祿山起兵反唐,唐玄宗避難西蜀時念道:“蜀道鈴聲,此際念公真晚矣;曲江風度,他年蔔相孰如之。”《新唐書》亦言:“
罷張九齡,相李林甫,則治亂固已分矣。”他汲引才雋,強調任用智慧之士,反對植黨營私,批評以官爵賜臣下,被稱為開元時期賢相之一。

  

  一般而言,張九齡的詩作可分前後兩期。他前期因為在朝廷官至中書舍人、中書令,所以寫了很多應制的詩篇,既然陪皇帝作詩,就必須歌功頌德,也就無法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。至被貶荊州後,因為仕途上遭受打擊,令張九齡有很深的感觸,於是所作之詩自然富有其真實的情感。因此,歷來其後期作品也較受推崇。

  

  在詩的藝術風格上,他洗盡六朝鉛華,以和雅清淡為宗。明人胡應麟曾說:“張子壽首創清淡之派,盛唐繼起,孟浩然、王維、儲光羲、常建、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,而益以風神者也。”

    

  他的五言古詩代表作有《感遇》十二首、《雜詩》五首等。《感遇》組詩作於開元二十五年(737),張九齡被貶荊州之時。後人常把張九齡的《感遇》十二首與陳子昂的《感遇》並論。以下乃《感遇》十二首其中一首:

   

蘭葉春葳蕤,桂華秋皎潔,
欣欣此生意,自爾為佳節。
誰知林棲者?聞風坐相悅,
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?

  

  此詩頭兩句指出春秋兩季,因蘭、桂之盛開而生意蓬勃,自成佳節,比喻賢人和良時關係的密切。第三句寫到林中人聞到香氣,出於愛賞之心而採摘蘭桂。最後一句,作者表明自己不求虛榮的志趣。詩中表達了恬淡從容的襟懷,但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。

  

  除五言古詩外,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,蘊藉自然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此膾炙人口之佳句便是出自他的五言律詩《望月懷遠》。

  

參考書目:
1﹒王鏑非主編:《張九齡研究論文選集》(廣州: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0年)。
2﹒李錦全:《嶺海千年第一相:張九齡》(廣州:廣東人民出版社,2005年)。
3﹒張淑瓊:《張九齡》(台北:地球出版社,1992年)。